• 舰船科学技术

舰船科学技术杂志简介 【非官网】

《舰船科学技术》(月刊)创刊于1962年,由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船舶信息中心主办。是中国舰船科技领域唯一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宗旨是促进中国舰船领域的学术与技术交流,推动舰船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舰船科技人员提供学术讨论与技术交流的园地。本刊的专业性、学术性、技术性和导向性强。主要刊登中国舰船领域和相关行业的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方面的论文。选题范围包括舰船理论研究、舰船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舰船系统工程以及......

所属分类: 首页 / 核心期刊目录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工程科技Ⅱ辑 /船舶工业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栏目设置:数字造船、创新论坛 研究与探索、国外透视、科研管理、学术探讨、科技撷萃、新产品介绍

收录与荣誉: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 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期刊复合影响因子:0.550

期刊综合影响因子:0.642

立即咨询

舰船科学技术杂志基础信息

主管单位: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

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船舶信息中心

国际刊号:

1672-7649

国内刊号:

11-1885/U

出版地方:

北京

邮发代号:

创刊时间:

1979

发行周期:

半月刊

审稿速度:

1-3个月

舰船科学技术杂志社简介

《舰船科学技术》(月刊)创刊于1962年,由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船舶信息中心主办。是中国舰船科技领域唯一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宗旨是促进中国舰船领域的学术与技术交流,推动舰船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舰船科技人员提供学术讨论与技术交流的园地。本刊的专业性、学术性、技术性和导向性强。主要刊登中国舰船领域和相关行业的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方面的论文。选题范围包括舰船理论研究、舰船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舰船系统工程以及与舰船相关的内容。作者为参加我国舰船研制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直接从事产品设计、课题研究和情报研究工作的专家及业务骨干,从事海军装备工作的科研人员,相关院所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大专院校的教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等。本刊的读者为船舶及相关行业的各级领导、专家、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对船舶科技感兴趣的人员。

《舰船科学技术》1991、1995年荣获船舶总公司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国防科工委优秀国防科技期刊编辑奖;1992年荣获了北京优秀科技期刊装帧出版奖;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舰船科学技术杂志社征稿要求

1.《舰船科学技术》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舰船科学技术》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舰船科学技术》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上一条: 中国航海

下一条: 船舶力学

首页

打电话

发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