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评职称的时候并不了解论文应该提前准备,也有一部分人因为论文不到位而错过了职称评定的时间。其实提前发表论对于评审而言是一个保障。有人会问,职称评定论文为什么要提前发表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原因。
1.发刊流程多
发论文都要经历投稿-审稿-录用/退稿-修改-审稿-定稿这个阶段,此外,出刊之前还有校稿-排版-印刷这些阶段。一篇论文从投稿到出刊需要至少 3-6 个月的时间,核心期刊的周期则要更长一些。为了保险起见,最好提前发表,以免出现评审时,文章还没有出刊的情况。
2.品质要求严
自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广电总局合并之后,对期刊品质的审核越来越严格,另外,知网也开始对收录的期刊进行整改,缩小版面,提高质量成为期刊未来的发展之路。基于上述原因,期刊的文章质量要求提高,审稿流程就需要耗费更多时间。
3.发表竞争激烈
不仅是对文章质量要求更高,而且版面大幅度缩减,但是发文章的人数是有增无减的,这样一来,版面更加紧张,发文难度增加,发表竞争更加激烈。与其到时候抢版面,不如提前发表,有备则无患。
4.门槛要求高
自2017 版核心目录出来,有大约 200 本期刊被踢出目录,其余的期刊为了蝉联核心,门槛要求显著提高,稿件质量精益求精,导致文章被退稿或返修的几率大幅增加。
5.不确定因素多
发文章的不确定因素特别多,杂志的刊期会有延期的情况,作者应该预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应对这些变动。
6.版面费上涨
提前发表更省钱。大部分期刊的版面费在 2020 年有所上调,大环境所致谁都改变不了,而且未来,版面费只会涨,不会降。观望的越久,版面费越多,所以,提前发表,不仅更放心,也更加省钱!
7.建议
那么到底该提前多长时间发表呢?这又是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时间把握不对,提前发表太快,也可能导致论文发表不符合晋升时间。
关于论文发表,老师们一定要把握好时间,提前时间可以如下:省级、国家级期刊的职称论文发表需要提前6-10个月准备。我们都知道,省级、国家级别的刊物算是普刊,它也是职称发表的起跑线,相对来说,从期刊的选择到发表成功收到刊物的时间不需要很久,有些刊物快的话录用到当期版面基本2-3个月左右就收到刊物了,慢点的话也就4-5个月左右。但是前提是你的论文已经通过审稿并确定版面了,这里还牵扯到论文的投稿数量问题,如果一个刊物虽然说是普刊,但是在业内的影响非常大,那么向其投稿的作者肯定不会少,这就需要作者有足够的耐心等待通知了。
所以想准备职称申报的同学们,就要抓紧时间提前做准备,不要因为一项材料准备的不充分,而影响到评审资格和评审结果。此时你就需要珍惜编辑看到你论文的机会,用大量的时间来提高自己论文的创新度和针对性,杂志社编辑那里论文如海,如果编辑连你的第一段都没看完就关闭了,可想而知,机会就是这么浪费的,即使编辑能读完你的论文,也不代表就通过,可能论文还需要修改和润色,这种情况也可能会重复的修改来达到要求,这样一去一来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